上升途中的形態(tài):常見的形態(tài)是上升三角形與箱體震蕩。股價在盤中上漲后,開始停止上漲震蕩,震蕩過程中高點一次比一次低,而震蕩的低點一次比一次高,連接高點可以畫出一條下降趨勢線,連接低點可以畫出一條上升趨勢線。這樣就形成了一個三角形。三角形形成的時候,要求開始的上漲波一定不可以出現(xiàn)放大量的現(xiàn)象!也就是說要求股價的上漲絕對不可以出現(xiàn)莊家出貨的走勢,否則可能形成盤中的高點。在震蕩時要求成交量一定是萎縮的,并且不能出現(xiàn)較大的拋單,單筆成交越小越好,間距時間越長越好。當股價再度放量上漲突破三角形高點的時候,就是短線的介入點,要求放量必須大于上一波上漲的成交量。
箱體震蕩的走勢是三角形的變形。把調整的高點與低點畫平,這樣就會形成一個箱體,這個箱體的操作方法與三角形是一致的,買點也是要求股價放量突破盤中的箱體上沿。
在操作上升形態(tài)時,不可以買入分時線調整的區(qū)間內,因為是調整,所以股價方向不明,為防止后期股價下跌,一定等到明確的買點出現(xiàn)時操作。
頂部常見形態(tài):分時圖中頂部的形態(tài)為頭肩頂,這是最常見的形態(tài),再就是雙頂。
頭肩頂形成時可以不要求在頭部的量能,但一定要求右肩的量能,右肩的高點不可以超過頭,同時成交量一定要是大幅萎縮,頭肩頂?shù)姆謺r形態(tài)在指數(shù)形態(tài)中是最常見的,但在個股分時圖中不經常常見,因此可以使用這個形態(tài)的操作方法對指數(shù)進行分析,從而代入到個股走勢中。
分時圖中M頭的形態(tài)也是常見的,但分時圖中見頂?shù)腗頭往往有個規(guī)律,就是右小頭經常比左小頭位置低,對于成交量不做過多要求,只要右小頭股價不超過左小頭不管量是放大還是縮小都是賣點。
量能形態(tài)
在短線操作中,盤中量能的變化及與價格變化的配合是極其重要的,凡是量能配合狀況不佳的股票,短線上股價均不會有太好的表現(xiàn),這類股票如果手中沒有我們則不應買入,如果手中持有,則應結合盤面變化進行及時的賣出。
在諸多量能形態(tài)中,有一種最常見的量能不配合形態(tài),山字量能。
山字量能是這樣形成的:
股價第一波上漲時,成交量配合溫和放大,第一波上漲過程中量價配合不但非常完美,而且還會出現(xiàn)沖鋒買點或精確買點;第一波上漲結束股價出現(xiàn)調整,調整時量能萎縮,此時形成“山”字左側的一堅。
第一波上漲回調結束后,股價再度二波上漲,同時成交量再度溫和放大,并大過前一波上漲時所形成的量堆;上漲結束時的回調也是得到了量能萎縮的完美配合,總之前二波的上漲過程中處處體現(xiàn)短線操作所要求的完美走勢,此時的成交量形態(tài)形成了“山”字中的一堅。
股價第三波上漲時,雖然股價繼續(xù)上漲,但量能卻在此時出現(xiàn)了不配合的走勢,股價超越前二波的高點(也可不超越),但此時量能卻無法大過第二波上漲時的量堆,甚至大不過第一波上漲時的量堆,此時量能形態(tài)形成“山”字右側的一堅,至此山字量能形態(tài)完全形成。
山字量能的變化形態(tài)有些像K線圖中的頭肩頂,連接圖中量能的變化高點,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標準的漢字:山,這也就是山字量能名字的由來。
山字量能的應用方法:
1.如果手中沒有持有這樣走勢的個股,則可以在股價第一波上漲時出現(xiàn)沖鋒買點或精確買點時短線及時介入;
2.如果手中持有這樣走勢的個股,則應在量價出現(xiàn)不配合走勢時短線拋出,拋出的點位位于山字量能的最右側縮小的量堆區(qū)間。南方財富網整理www.hnnqr.com
(南方財富網SOUTHMONEY.COM)